尊敬的廣大市民朋友:
您們好!
每到夏秋季節,我區的野生蘑菇生長格外旺盛,是誤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我區野生蘑菇資源比較豐富,尤其是在具有潮濕土壤適合野生蘑菇生長的公園、植物園、旅游區、林場、山野等地。截至目前,我省已發生多起誤食野生蘑菇事件,涉及多個市州。
毒蘑菇又稱毒蕈或毒菌,是指人們食用后出現中毒癥狀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毒蘑菇種類達400多種。蘑菇中毒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8種類型: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腎損害型、橫紋肌溶解型和混合型。其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中毒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一樣,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可靠的鑒別方法。民間、網絡流傳的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并不可靠,絕對不要輕易相信網絡和一些非專業機構宣傳資料上鑒別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一旦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典型癥狀時,要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盡快催吐??捎檬种笓秆什炕蛴闷骶邏浩壬喔考纯梢饑I吐,盡量把胃內殘菇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在催吐后應立刻到市人民醫院救治,并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救治。
同時,特別提醒大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愈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時,仍應留在市人民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好轉穩定再出院。如病情危急,患者應迅速轉往湘雅等上級定點救治醫院救治。
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采、不買、不賣、不吃野生蘑菇。大家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不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不要購買。家庭用餐不吃野生蘑菇,不采購野生蘑菇,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食物當中。
廣大市民朋友們,請加強自身及老人小孩的教育和引導,增強野生毒蘑菇識別和預防能力。在外就餐時應索取并留存消費票據等有關憑證,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確保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衛生健康局
2023年7月17日
來源:武陵源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張家界市武陵源區衛生健康局
編輯:王慶
本文為武陵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bricoservice.net/content/646741/51/12871579.html